医学免疫学:抗原的概念、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
该思维导图总结了《医学免疫学》中抗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,包括抗原的定义、免疫原性与抗原性的区别,以及不同类型抗原的特异性。还探讨了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,如异物性、理化性质和宿主因素。抗原分类方面,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通过不同途径提呈给免疫系统。此外,说明了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,如佐剂、超抗原和丝裂原的作用与机制。
源码
# 医学免疫学
##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基本特性
- **定义**
- 能与T/B细胞抗原受体(TCR/BCR)结合,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
- **基本特性**
- **免疫原性**
-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/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
- **抗原性**
- 与相应抗体/细胞结合的能力
- **完全抗原 vs 半抗原**
- **完全抗原**
-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(如蛋白质)
- **半抗原**
- 仅具有抗原性(需结合载体才具免疫原性,如青霉素)
##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
- **抗原表位**
- **抗原决定基**
- **T细胞表位**
- 线性表位,MHC分子提呈
- **B细胞表位**
- 构象/线性表位,直接识别
- **抗原-抗体结合特异性**
- 由表位化学基团空间构型决定
- **交叉反应**
- 不同抗原间存在共同表位(如A型链球菌与人心肌抗原)
##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
- **异物性**
- 与宿主亲缘关系越远,免疫原性越强
- 自身成分在异常情况下可成为抗原(如眼晶状体蛋白)
- **抗原的理化性质**
- **化学性质**
- 蛋白质 > 多糖 > 核酸/脂类
- **分子量**
- >10kDa免疫原性强
- **结构复杂性**
- 含芳香族氨基酸(如酪氨酸)增强免疫原性
- **宿主因素**
- 遗传背景
- 年龄
- 免疫状态
- **免疫方式**
- 剂量
- 途径
- 佐剂使用
## 第四节 抗原按APC内合成分类
- **内源性抗原**
- 来源:细胞内合成(如病毒蛋白)
- 处理:蛋白酶体降解
- 提呈:MHC I类分子
- **外源性抗原**
- 来源:细胞外摄入(如细菌)
- 处理:溶酶体降解
- 提呈:MHC II类分子
## 第五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
- **佐剂**
- **作用**
- 增强抗原免疫原性
- 延长免疫应答
- **常见类型**
- 弗氏佐剂
- 铝佐剂
- CpG DNA
- **超抗原**
- **特点**
- 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(如金葡菌肠毒素)
- **机制**
- 同时结合MHC II类分子和TCR Vβ区
- **丝裂原**
- **举例**
- PHA(T细胞)
- LPS(B细胞)
- **其他**
- 免疫增强剂(如细胞因子)
- 多克隆激活剂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