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成本法:存货计价与核算的基本方法解析
该思维导图介绍了实际成本法的概念、特点、会计科目及核算流程。实际成本法以存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计价,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存货种类较少的情况。主要会计科目包括原材料、在途物资、库存商品和生产成本等。核算流程涵盖采购、生产和销售环节。相关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、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。总结强调了实际成本法的逻辑关系与与计划成本法的区别。
源码
# 实际成本法
## 概念
- 定义
- 存货实际发生成本计价与核算的方法
- 特点
- 直接反映实际成本
- 不受市场价格影响
- 适用于存货种类少的企业
- 对比
- 与计划成本法区别
- 计划成本法按预定价格核算
- 差异需单独调整
## 会计科目
- 核心科目
- 原材料
- 记录验收入库的存货实际成本
- 在途物资(或材料采购)
- 记录未入库的存货成本
- 库存商品
- 记录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
- 生产成本
- 归集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
- 直接材料
- 直接人工
- 制造费用
- 辅助科目
- 应付账款
- 记录采购款项结算
- 银行存款
- 记录付款流出
- 主营业务成本
- 结转已售商品的实际成本
## 核算流程
- 采购阶段
- 未入库
- 借 在途物资
- 贷 应付账款/银行存款
- 验收入库
- 借 原材料
- 贷 在途物资
- 生产阶段
- 生产领用
- 借 生产成本
- 贷 原材料
- 完工入库
- 借 库存商品
- 贷 生产成本
- 销售阶段
- 销售结转成本
- 借 主营业务成本
- 贷 库存商品
## 公式与计价方法
- 发出存货成本计算
- 先进先出法(FIFO)
- 假设先购入的存货优先发出
- 期末存货成本按近期单价计算
-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
- 单位成本计算
- 单位成本 =(期初金额 + 本期入库金额)÷(期初数量 + 本期入库数量)
- 发出成本计算
- 发出成本 = 单位成本 × 发出数量
- 移动加权平均法
- 每次入库后更新单位成本
- 新单位成本 =(结存金额 + 本次入库金额)÷(结存数量 + 本次入库数量)
- 发出成本按最新单位成本计算
- 个别计价法
- 每批存货的实际购入成本单独计价
- 适用于高价或特殊商品
## 思维导图要点总结
- 逻辑关系
- 实际成本法围绕“实际发生”展开
- 科目与流程需匹配
- 采购 → 生产 → 销售
- 关键区别
- 不需“材料成本差异”科目调整
- 适用场景
- 中小企业
- 存货种类单一的企业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