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86处理器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解析与应用
该思维导图介绍了8086微处理器中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。逻辑地址是程序运行时生成的虚拟地址,而物理地址则是实际内存单元的位置。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,物理地址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。段寄存器包括代码段、数据段、堆栈段和附加段,地址转换过程对内存管理和性能有直接影响。学习重点在于理解这两种地址的关系、地址生成过程及段寄存器的作用。
源码
# 8086处理器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解析与应用
## 基本概念
- 逻辑地址
- 定义
- 又称虚拟地址
- 程序运行生成
- 程序员视角
- 特点
- 提供抽象层次
- 隐藏物理内存结构
- 物理地址
- 定义
- 实际内存单元位置
- 硬件访问地址
- 特点
- 直接对应内存
- 硬件处理效率
## 地址组成
- 逻辑地址
- 段地址
- 定义:指定内存段起始位置
- 作用:定位具体段
- 偏移地址
- 定义:段内的具体偏移量
- 作用:定位段内数据
- 物理地址生成公式
- 物理地址 = 段地址 × 16 + 偏移地址
- 解释:乘以16是因为段地址是以16字节为单位的
## 段寄存器
- 代码段寄存器 (CS)
- 作用:存储指向当前执行代码的段地址
- 特点:每次调用新的程序时更新
- 数据段寄存器 (DS)
- 作用:指向程序使用的数据段
- 特点:存储全局和静态变量
- 堆栈段寄存器 (SS)
- 作用:管理函数调用和局部变量
- 特点:支持动态内存操作
- 附加段寄存器 (ES)
- 作用:扩展数据存取灵活性
- 特点:用于额外的数据存储
## 地址转换过程
- 步骤
- 程序执行时生成逻辑地址
- 系统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
- 数据存取过程中使用物理地址
- 影响
- 直接影响内存管理
- 影响程序性能表现
## 学习重点
- 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关系
- 概述:如何彼此关联
- 实际应用:根据逻辑地址访问内存
- 地址生成过程
- 过程细节:从段地址与偏移地址到物理地址
- 示例:具体地址转换实例
- 段寄存器的重要性
- 角色:如何支持程序执行
- 效率:提高内存使用效率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