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水概况与水体污染物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分析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天然水的基本特点与组成,包括水分子的结构、特性和氢键的作用,同时探讨了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影响。此外,介绍了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及其过程,最后讨论了水体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迁移转化,包括生物吸收、生物转化及典型污染物转化案例,如汞的甲基化和氮循环等。
源码
# 天然水概况与水体污染物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分析
- 一、水分子结构与特性
- 1. 水分子结构
- 组成
- 2个氢原子(H)
- 1个氧原子(O)
- 共价键结合
- 几何结构
- 键长
- O-H: 0.096 nm
- H-H: 0.514 nm
- 键角
- 104.5°(V型结构)
- 氧原子杂化
- sp³杂化
- 形成四面体电子对分布
- 氢键
- 键能
- 约13.8 kJ/mol
- 水分子群
- 单个水分子可通过氢键连接4个邻近分子
- 2. 水的特征
- 物理特性
- 高沸点/熔点
- 高汽化热
- 40.7 kJ/mol
- 熔化热
- 6.0 kJ/mol
- 介电常数大
- 表面张力高
- 4℃时密度最大
- 环境效应
- 决定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、迁移及反应行为
- 支撑生命活动的关键介质
- 二、天然水组成
- 1. 悬浮物质
- 组成
- 黏土矿物
- 有机物
- 水合金属氧化物
- 作用
- 吸附污染物
- 影响迁移转化
- 通过絮凝沉降决定污染物去向
- 2. 溶解物质
- 类型
- 无机离子
- Na⁺
- Ca²⁺
- 溶解气体
- O₂
- CO₂
- 营养物质
- 氮、磷化合物
- 微量元素
- Fe
- Mn
- 有机物质
- 腐殖酸等
- 影响因素
- 气候
- 水文
- 地质条件
- 三、吸附作用
- 1. 吸附类型
- 化学吸附
- 强化学键
- 不可逆
- 单分子层
- 高温减弱
- 物理吸附
- 范德华力
- 可逆
- 多分子层
- 低温增强
- 离子交换吸附
- 静电作用
- 受pH、离子浓度影响显著
- 2. 吸附过程
- 动力学
- 污染物从水相迁移至吸附剂表面
- 平衡模型
- 吸附等温线
- Langmuir方程
- Freundlich方程
- 受温度、pH、竞争离子影响
- 四、水体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迁移转化
- 一、生物化学过程
- 1. 生物吸收与富集
- 途径
- 扩散
- 主动运输
- 生物积累
- 污染物浓度沿食物链放大
- 2. 生物转化
- 反应类型
- 氧化
- 还原
- 水解
- 结合
- 代谢模式
- 生长代谢
- 污染物作为碳/能源被降解
- 共代谢
- 依赖其他底物提供能量
- 二、典型污染物转化案例
- 1. 汞的甲基化
- 过程
- 厌氧条件下
- Hg²⁺ → 甲基汞
- 危害
- 通过食物链富集
- 引发水俣病
- 2. 氮循环
- 硝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