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加工与热处理:回复、再结晶及其影响因素
该思维导图涵盖了材料加工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,包括回复与再结晶的机制、退火与回火的目的和方法、性能变化、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、晶粒长大机理、热加工的定义与应用。重点讨论了再结晶过程中的晶粒大小、形态变化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,强调了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优化材料性能的重要性。
源码
# 材料加工与热处理
- 材料加工
- 定义与应用
- 热加工
-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
- 应用
- 轧制
- 改变材料形状
- 锻造
- 提高材料强度
- 拉拔
- 细化晶粒
- 目的
- 改善铸造缺陷
- 形成纤维状组织
- 动态再结晶及回复
- 热处理
- 回复与再结晶
- 消除内应力
- 性能变化
- 力学性能:加工硬化消除
- 物理性能:电阻率降低
- 退火
- 目的
- 消除加工硬化
- 提高塑性
- 方法
- 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
- 缓慢冷却
- 回火
- 定义
- 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
- 目的
- 提高塑性和韧性
- 降低脆性
- 类型
- 低温回火
- 减少内应力
- 提高韧性
- 中温回火
- 提高强度和韧性
- 高温回火
- 改善塑性
- 降低硬度
- 再结晶
- 定义
- 冷变形金属通过加热使变形组织变成无应变组织
- 驱动力
- 变形储存能
- 过程
- 形核与长大
- 再结晶温度
- 定义
- 变形大于70%时在1小时内加热的温度
- 计算公式
- T_{再} ≈ 0.5T_m(通常 δ = 0.4)
- 影响因素
- 变形度:越大 T_{再} 越低
- 纯度:越纯 T_{再} 越低
- 晶粒大小:越小 T_{再} 越高
- 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
- 再结晶晶粒大小
- 影响因素
- 变形度:临界变形度(12%-10%之间),加热突然长大
- 保温时间:越长晶粒越大
- 温度:越高晶粒越大
- 原始晶粒尺寸:越小晶粒越大
- 第二相:存在时晶粒小
- 正常长大
- 过程
- 晶粒朝特定方向生长
- 稳定形态
- 六边形
- 晶界趋于直线
- 晶粒趋于120°
- 影响因素
- 温度:升高导致长大
- 尺寸:晶粒尺寸影响生长
- 晶粒位向差
- 异常长大
- 二次再结晶
- 机理
- 晶粒在特定条件下异常长大
- 应用
- 力学性能
- 物理性能
- 再结晶后组织
- 通过控制变形量和温度
- 调整晶粒尺寸和形状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