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碱滴定法:理论、方法与应用实例解析
该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酸碱滴定法的理论基础,包括酸碱质子理论、多元酸碱离解及滴定分析的关键概念。通过分析滴定曲线、选择指示剂和相关的滴定条件,提供了准确滴定的标准。同时,列举了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要求和配制方法。应用实例中提到混合碱和生物碱的测定。重要的公式涵盖了缓冲溶液pH计算、化学计量点计算及分布系数等,为酸碱滴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。
源码
# 酸碱滴定法
- 理论基础
- 酸碱质子理论
- 酸
- 定义:给出H⁺的物质
- 示例:HAc、H₃PO₄
- 碱
- 定义:接受H⁺的物质
- 示例:Ac⁻、NH₃
- 共轭酸碱对
- 特征:HAc/Ac⁻、NH₄⁺/NH₃
- 定量关系:\( K_a \times K_b = K_w = 10^{-14} \)
- 质子自递反应
- 反应式:\( H_2O + H_2O \rightleftharpoons H_3O^+ + OH^- \)
- 平衡常数:\( K_w = 1.0 \times 10^{-14} \)
- 多元酸碱离解
- 磷酸(H₃PO₄)
- 一级离解:pKa₁=2.12
- 二级离解:pKa₂=7.21
- 三级离解:pKa₃=12.36
- 共轭碱:PO₄³⁻的pKb计算:\( pKb = 14 - pKa₃ = 1.64 \)
- 滴定分析
- 滴定曲线
- 强碱滴定弱酸(NaOH滴定HAc)
- 滴定前(0 mL NaOH):pH=2.89
- 缓冲期(18 mL NaOH):pH范围5.70-6.73
- 突跃(19.98-20.02 mL):pH变化7.74→9.70
- 强酸滴定弱碱(HCl滴定NH₃)
- 突跃范围特征:pH 6.3-4.3
- 指示剂选择
- 酚酞
- 变色范围:8.0-10.0
- 甲基红
- 变色范围:4.4-6.2
- 滴定条件
- 准确滴定判据:\( c \cdot K_a \geq 10^{-8} \)
- 影响因素
- 酸强度(Kₐ)
- 浓度(c)
- 标准溶液
- 基准物质要求
- 纯度:≥99.9%
- 组成与化学式:完全一致
- 性质:稳定
- 摩尔质量:较大
- 配制方法
- 直接法
- 间接法
- 应用实例
- 混合碱测定
- 方法:双指示剂法
- 生物碱测定
- 关键公式
- 缓冲溶液pH计算
- 公式:\( \text{pH} = \text{p}K_a + \lg \frac{[\text{A}^-]}{[\text{HA}]} \)
- 化学计量点计算
- 强碱滴定弱酸
- 公式:\( [\text{OH}^-] = \sqrt{\frac{K_w \cdot c}{K_a}} \)
- 分布系数
- 一元弱酸
- 公式:\( \delta_{\text{HAc}} = \frac{[\text{H}^+]}{[\text{H}^+] + K_a} \)
- 多元酸(以H₃PO₄为例)
- 公式:\( \delta_{H_2PO_4^-} = \frac{K_{a1}[\text{H}^+]}{[\text{H}^+]^2 + K_{a1}[\text{H}^+] + K_{a1}K_{a2}} \)
- 准确滴定条件
- 一元弱酸:\( c \cdot K_a \geq 10^{-8} \)
- 多元酸
- 第一级离解:\( c \cdot K_{a1} \geq 10^{-8} \)
-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