桩核冠修复的定义、适应症、结构与临床操作

该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桩核冠的定义、作用、适应症、禁忌症及其结构组成,包括桩、核和冠的类型与材料。临床操作步骤涵盖术前评估、牙体预备、桩核制作和冠修复。材料选择依据前后牙特性,并注意桩的长度、直径与边缘密合性。常见并发症有桩核松动、根折等。同时强调定期维护与随访的重要性,并对桩核冠与传统桩冠进行对比,探讨数字化技术及失败病例的分析。

源码
# 桩核冠
- 定义与作用
  - 定义
    - 修复严重缺损牙体的修复体
      - 由桩、核、冠三部分构成
  - 作用
    - 恢复牙体形态与功能
    - 保护剩余牙体组织
    - 延长患牙使用寿命
- 适应症
  - 牙冠大面积缺损
    - 无法直接冠修复
  - 根管治疗后的无髓牙
    - 需观察1-2周无症状
  - 牙根条件
    - 牙根长度与直径足够
    - 牙周健康
  - 固定义齿基牙
    - 需改变牙冠方向
- 禁忌症
  - 绝对禁忌
    - 根管感染未控制
    - 根管壁过薄(<1mm)
    - 牙根纵折或长度不足
      - 桩长需≥冠长的1/2
  - 相对禁忌
    - 咬合过紧
    - 年轻恒牙
      - 根尖未闭合
- 结构组成
  - 桩(根内部分)
    - 类型
      - 预成桩
      - 铸造桩
      - 纤维桩
    - 材料
      - 金属
        - 钴铬合金
      - 纤维树脂
      - 陶瓷
  - 核(冠部基底)
    - 材料
      - 树脂
      - 银汞合金
      - 铸造金属
  - 冠(外层修复体)
    - 类型
      - 全瓷冠
      - 金属烤瓷冠
      - 金属冠
- 临床操作步骤
  - 术前评估
    - X线检查
      - 根管形态
      - 根尖周情况
    - 确认咬合空间
  - 牙体预备
    - 去除腐质
    - 修整薄壁弱尖
    - 根管预备
      - 保留根尖3-5mm封闭
  - 桩核制作
    - 直接法
      - 诊室内
    - 间接法
      - 技工室
  - 冠修复
    - 取模
    - 试戴
    - 粘固
- 材料选择原则
  - 前牙
    - 美观优先
      - 纤维桩+树脂核+全瓷冠
  - 后牙
    - 强度优先
      - 金属桩/纤维桩+铸造核+金属烤瓷冠
  - 特殊需求
    - MRI兼容性
      - 纤维桩/氧化锆桩
- 关键注意事项
  - 桩的长度
    - ≥牙根长度的2/3
    - ≥冠长
  - 桩的直径
    - ≤根径的1/3
  - 边缘密合性
    - 避免微渗漏
      - 导致继发龋
  - 粘接剂选择
    - 树脂水门汀(用于纤维桩)
    - 玻璃离子(用于金属桩)
- 常见并发症
  - 桩核松动/脱落
    - 粘接失败
  - 根折
    - 应力集中
  - 牙根穿孔
    - 预备方向偏差
  - 牙龈炎症
    - 边缘不密合
- 维护与随访
  - 定期口腔检查
    - 6-12个月
  - 避免咬硬物
    - 坚果、冰块
  - 口腔卫生指导
    - 邻面清洁工具
      - 牙线
      - 间隙刷
- 思维导图延伸思考
  - 对比传统桩冠
    - 桩核冠可保留更多牙体组织
  - 数字化技术应用
    - CAD/CAM一体
图片
桩核冠修复的定义、适应症、结构与临床操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