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药性知识总结:四气、五味、归经与升降浮沉

该思维导图总结了中药的药性,包括四气、五味、归经及升降浮沉等方面。四气影响中枢神经、内分泌等系统,寒凉药抑制代谢,温热药促进代谢。五味赋予药物不同功效,如辛发散、甘补虚、酸收敛等。归经反映药物对特定部位的作用。升降浮沉则与药物的特点和功效相关,强调需要结合炮制和多功能灵活应用。

源码
# 中药药性知识总结
- 四气(寒、热、温、凉)
  - 四气与各系统功能的关系
    - 中枢神经系统
      - 寒凉药作用
        - 抑制(↓NA、DA、5-HT;↑痛阈值)
      - 温热药作用
        - 兴奋(↑NA、DA;↓5-HT)
    - 自主神经系统
      - 寒凉药作用
        - 副交感神经兴奋(↓cAMP/cGMP)
      - 温热药作用
        - 交感神经兴奋(↑cAMP/cGMP)
    - 内分泌系统
      - 寒凉药作用
        - 抑制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/甲状腺/性腺轴
      - 温热药作用
        - 兴奋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/甲状腺/性腺轴
    - 能量代谢
      - 寒凉药作用
        - ↓Na⁺-K⁺-ATP酶活性
        - ↓耗氧量
        - ↓T₃/T₄
      - 温热药作用
        - ↑Na⁺-K⁺-ATP酶活性
        - ↑耗氧量
        - ↑T₃/T₄
  - 现代研究结论
    - 寒凉药
      - 抗感染
      - 抗肿瘤
      - 整体抑制性调节
    - 温热药
      - 兴奋性调节
      - 促进代谢和激素分泌
- 五味(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)
  - 辛
    - 功效
      - 发散
      - 行气
      - 活血
    - 主要成分
      - 挥发油
      - 生物碱
    - 药理作用
      - 发汗
      - 扩张血管
      - 抗炎
  - 甘
    - 功效
      - 补虚
      - 缓急
      - 调和
    - 主要成分
      - 糖类
      - 蛋白质
      - 苷类
    - 药理作用
      - 增强免疫
      - 调节神经
      - 解痉
  - 酸/涩
    - 功效
      - 收敛
      - 固涩
    - 主要成分
      - 有机酸
      - 鞣质
    - 药理作用
      - 止泻
      - 止血
      - 抗菌
  - 苦
    - 功效
      - 清热
      - 泻下
      - 燥湿
    - 主要成分
      - 生物碱
      - 苷类
    - 药理作用
      - 抗菌
      - 抗炎
      - 致泻
  - 咸
    - 功效
      - 软坚散结
      - 泻下
    - 主要成分
      - 无机盐(碘、钠等)
    - 药理作用
      - 抗肿瘤
      - 泻下
      - 调节甲状腺
- 归经与现代研究
  - 研究方法
    - 药效学
    - 药动学
    - 受体/环核苷酸调控
  - 举例
    - 丹参
      - 改善心脑血管循环
    - 黄芩
      - 抗菌抗炎
      - 主攻呼吸道感染
- 升降浮沉
  - 影响因素
    - 四气五味
      - 升浮药特点
        - 辛、甘、温(如麻黄、黄芪)
      - 沉降药特点
        - 酸、苦、咸、寒(如大黄、芒硝)
    - 质地轻重
      - 升浮药特点
        - 花、叶类(如菊花)
      - 沉降药特点
        - 矿物、种子类(如代赭石、苏子)
    - 作用趋势
图片
中药药性知识总结:四气、五味、归经与升降浮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