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克的定义、分类、机制及其影响分析

该思维导图系统地阐述了休克的定义、病因与分类、分期及发生机制、功能代谢变化、器官功能障碍及重点标记。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、血管源性和心源性三类,其发生机制包括缺血缺氧、淤血缺氧及衰竭期。代谢变化涉及物质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。器官功能障碍影响肺、肾、脑、心及胃肠功能,需关注关键代偿机制及致死因素。

源码
# 休克
- **1. 定义**
  - 定义概述
    -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
    - 微循环灌流不足
    - 细胞代谢异常
    - 器官功能障碍
- **2. 病因与分类**
  - **2.1 低血容量性休克**
    - 病因
      - 失血
        - 外伤
        - 手术
        - 内出血
      - 失液
        - 严重脱水
        - 大量呕吐
        - 腹泻
      - 烧伤
      - 创伤
    - 临床表现
      - 三低一高
        - 低血压
        - 低心排量
        - 低尿量
        - 高心率
  - **2.2 血管源性休克**
    - 病因
      - 感染性休克
        - 细菌感染
        - 病毒感染
      - 过敏性休克
        - 药物过敏
        - 食物过敏
      - 神经源性休克
        - 脊髓损伤
        - 过度麻醉
    - 机制
      - 外周血管扩张
        - 神经调节失常
      - 血管容量增加
      -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
  - **2.3 心源性休克**
    - 病因
      - 心肌梗死
      - 心肌炎
      - 心律失常
        - 室颤
      - 心脏压塞
      - 肺动脉栓塞
- **3. 分期与发生机制**
  - **3.1 缺血缺氧期**
    - 特征
      - 少灌少流
        - 组织灌注不足
      - 微动脉收缩
      - 血流经直捷通路
    - 代偿机制
      - 自身输血 
      - 自身输液
      - 心排血量增加
      - 外周阻力增加
  - **3.2 淤血缺氧期**
    - 特征
      - 多灌少流
        - 循环不畅
      - 酸中毒
      - 血液黏稠
    - 细胞损伤
      - 细胞膜损伤
      - 线粒体损伤
      - 溶酶体破裂
  - **3.3 衰竭期**
    - 特征
      - 不灌不流
        - 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
    - 机制
      - 酸中毒与炎症介质
      - 内皮损伤
    - 结局
      - 多器官衰竭
      - 循环衰竭
- **4. 功能代谢变化**
  - **4.1 物质代谢紊乱**
    - 糖酵解增加
      - 无氧代谢
    - 脂肪/蛋白分解增加
    - 氧债
  - **4.2 酸碱平衡紊乱**
    - 代谢性酸中毒
    - 呼吸性碱中毒
    - 后期呼吸性酸中毒
  - **4.3 电解质紊乱**
    - 高钾血症
    - 低钠血症
- **5. 器官功能障碍**
  - **5.1 肺功能**
    - 通气/灌注不匹配
    - 肺水肿
  - **5.2 肾功能**
    - 急性肾损伤
    - 尿量减少
  - **5.3 脑功能**
    - 意识障碍
    - 神经系统损伤
  - **5.4 心功能**
    - 心力衰竭
    - 心律失常
  - **5.5 胃肠功能**
    - 胃肠缺血
    - 荷尔蒙改变
- **6. 重点标记**
  - 关键代偿机制
  - DIC触发因素
  - 不可逆标志
 
图片
休克的定义、分类、机制及其影响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