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支睾吸虫的形态、生活史、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
该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特征、生活史、致病机制、临床诊断、治疗策略及流行防控措施。华支睾吸虫成虫扁平叶状,寄生于人和食鱼动物中,以淡水螺和淡水鱼虾为中间宿主。其引发的疾病主要通过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导致胆管病变,可能引发胆管炎、肝硬化等并发症。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、影像学检查及免疫检测,治疗主要依靠特效药物和辅助措施,同时需加强防控教育和管理。
源码
# 华支睾吸虫
- 形态特征
- 成虫形态
- 扁平叶状
- 大小:10-25mm
- 吸附结构:口腹吸盘等大
- 生殖特征
- 雌雄同体
- 虫卵特征
- 外观
- 芝麻状
- 大小:29×16μm
- 结构
- 卵盖明显
- 肩峰结构
- 囊蚴特征
- 形状:球形
- 大小:直径约0.1mm
- 层次:双层囊壁
- 生活史
- 终宿主
- 人
- 食鱼动物(猫、犬等)
- 中间宿主
- 第一中间宿主:淡水螺
- 第二中间宿主:淡水鱼虾
- 感染阶段
- 囊蚴(通过生食鱼虾感染)
- 发育过程
- 在螺体内发育
- 毛蚴
- 胞蚴
- 雷蚴
- 尾蚴
- 鱼虾体内形成囊蚴
- 人体内发育为成虫
- 致病机制
- 机械损伤
- 胆管上皮增生
- 胆管纤维化
- 毒性作用
- 代谢产物致敏
- 结石形成
- 并发症
- 胆管炎
- 胆囊炎
- 肝硬化
- 胆管癌(I类致癌物)
- 临床诊断
- 病原学检查
- 粪便查卵
- 改良加藤法
-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
- 影像学检查
- B超
- 胆管扩张
- 胆管增厚
- CT
- 肝内胆管"轨道征"
- 免疫检测
- ELISA检测抗体
- 胶体金快速检测
- 治疗策略
- 特效药物
- 吡喹酮
- 剂量:25mg/kg tid×2d
- 阿苯达唑
- 剂量:10mg/kg×7d
- 辅助治疗
- 利胆药物
- 外科干预
- 针对胆道梗阻时
- 流行防控
- 流行环节
- 传染源
- 患者
- 保虫宿主
- 传播途径
- 生食鱼虾
- 易感人群
- 喜食鱼生者
- 防控措施
- 健康教育
- 改变饮食习惯
- 淡水鱼管理
- 冷冻处理:-20℃冷冻24h
- 粪便无害化处理
- 猫犬定期驱虫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