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、类型及应用解析与特征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、分子振动类型与自由度、影响吸收峰的因素以及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。它介绍了红外光谱的产生和区分,强调了分子的振动模型与计算公式,讨论了电子效应、空间效应、氢键效应与环张力效应等对吸收峰的影响。此外,还列出了红外光谱在结构鉴定、反应监测及样品制备中的应用,以及相关的重要图表。
源码
# 红外光谱
- 基本原理
- 红外光谱的产生
- 定义
- 分子振动-转动光谱
- 分子吸收特定频率红外光导致能级跃迁
- 条件
- 光的能量等于能级差(ΔE = hν)
- 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(红外活性振动)
- 红外光区划分
- 近红外区(0.78-2.5μm)
- 研究O-H、N-H、C-H键的倍频与组频
- 中红外区(2.5-25μm)
- 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振动
- 远红外区(25-300μm)
- 分子转动及重原子振动
- 分子振动模型
- 双原子分子振动频率公式
- \[\tilde{\nu} = 1307 \sqrt{\frac{k}{\mu}}\]
- 振动能级
- 基态→激发态跃迁产生基频峰(主要吸收峰)
- 分子振动类型与自由度
- 振动类型
- 伸缩振动(ν)
- 对称伸缩(ν_s)
- 不对称伸缩(ν_as)
- 弯曲振动(δ)
- 面内弯曲
- 剪式振动(δ)
- 平面摇摆(ρ)
- 面外弯曲
- 非平面摇摆(ω)
- 扭曲振动(τ)
- 振动自由度
- 线型分子
- 自由度计算:3N-5(N为原子数)
- 非线型分子
- 自由度计算:3N-6
- 影响吸收峰的因素
- 电子效应
- 诱导效应(I效应)
- 共轭效应(C效应)
- 空间效应
- 场效应
- 空间位阻
- 氢键效应
- 分子内氢键
- 分子间氢键
- 环张力效应
- 环内双键
- 环外双键
-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
- 芳香化合物
- 醇与酚
- 羰基化合物
- 胺类化合物
- 红外光谱的应用
- 结构鉴定
- 反应监测
- 样品制备技术
- 解析步骤
- 重要图表
- 表3-2
- 芳香取代类型与吸收峰
- 图3-15
- 不同取代芳烃的泛频峰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