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、方法及生物安全分类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,包括常用术语如灭菌、消毒和防腐等,以及消毒灭菌的方法,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。物理方法涵盖热力灭菌、辐射杀菌及滤过等,化学方法则涉及多种消毒剂的原理和类型。此外,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包括微生物的敏感性、数量、消毒剂性质等。最后,图中还提到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。
源码
# 消毒与灭菌
-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
- 灭菌
- 定义: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
- 作用对象:医疗器械、实验室设备
- 消毒
- 定义: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
- 作用对象:表面、设备、皮肤
- 防腐
- 定义: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
- 作用对象:创伤、手术区域
- 无菌
- 定义:不存在活菌,多是灭菌的结果
- 应用:外科手术、器械
- 清洁
- 定义: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
- 过程:洗涤、擦拭
- 消毒灭菌的方法
- 物理消毒灭菌法
- 热力灭菌法
- 干热灭菌法
- 焚烧
- 灼烧
- 干烤
- 红外线
- 湿热灭菌法
- 巴氏消毒法
- 煮沸法
- 流动蒸汽消毒法
- 间歇蒸汽灭菌法
- 高压蒸汽灭菌法
- 辐射杀菌法
- 紫外线
- 电离辐射
- 微波
- 滤过杀菌法
- 膜滤器
- 净化水处理
- 干燥杀菌法
- 透气性容器
- 低温杀菌法
- 冷冻
- 冷藏
- 化学消毒灭菌法
- 原理
- 破坏菌体蛋白
-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
-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
- 常用化学消毒剂
- 含氯消毒剂
- 次氯酸钠
- 氯胺
- 醇类消毒剂
- 酒精
- 异丙醇
- 醛类消毒剂
- 甲醛
- 戊二醛
- 酚类消毒剂
- 对氯苯酚
- 磺酰酸
- 氧化剂
- 过氧化氢
- 臭氧
- 季铵盐类
- 洗必泰
- 苯扎氯铵
-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
- 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
- 高到低排序
- 真菌
- 细菌繁殖体
- 有包膜病毒
- 无包膜病毒
- 分枝杆菌
- 细菌芽胞
-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
- 存在形态
- 嫩芽胞
- 细菌
- 真菌孢子
- 微生物的数量
- 数量影响
- 负荷效应
- 杀灭速率
- 消毒剂的性质、浓度及作用时间
- 特性
- 活性成分
- 稳定性
- 温度
-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
- 温度升高增强灭菌效果
- 酸碱度
- pH对消毒剂活性的影响
- 有机物
- 干扰消毒剂的作用
-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
-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
- 第一类
- 低风险微生物
- 第二类
- 适度风险微生物
- 第三类
- 高风险微生物
- 第四类
- 极高风险微生物
-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
- 一级
- 最低生物安全
- 二级
- 中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