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原微生物入侵导致骨组织破坏及慢性化过程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其导致的感染途径,包括血源性传播、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和直接接种。炎症反应激活后,骨组织发生破坏,呈现骨内压升高、骨膜剥离、骨坏死及溶骨性病变等特征。慢性化过程包括包壳和窦道形成,伴随着反复急性发作和病理性骨折风险。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影像学特征改变、慢性骨髓炎和功能障碍,并对治疗产生抵抗。
源码
# 病原微生物入侵
## 感染途径
- 血源性传播
- 金黄色葡萄球菌
- 占75%病例
- 病原特性
- 产生毒素
- 形成生物膜
- 其他病原体
- 链球菌
- 肠杆菌
- 细菌耐药性
- 儿童常见
- 干骺端感染
- 特殊发病机制
- 邻近组织感染扩散
- 开放性骨折
- 感染风险增加
- 手术污染
- 感染控制措施
- 糖尿病足溃疡
-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
- 直接接种
- 创伤异物
- 外科器械
- 植入物
- 注射污染
- 无菌操作的重要性
- 动物咬伤
- 有潜在病原体传播
## 炎症反应激活
- 炎症反应机制
- 血管扩张
- 增加血流
- 渗出
- 血浆成分外漏
- 中性粒细胞浸润
- 关键免疫细胞
- 细胞因子释放
- TNF-α
- IL-1
- IL-6
- 炎症的功能
- 清除病原体
- 促进愈合
- 可能导致组织损伤
## 骨组织破坏
- 骨内压升高
- 血管压迫
- 血液供应受限
- 骨缺血
- 骨细胞缺氧
- 骨膜剥离
- 骨膜下脓肿
- 感染蔓延
- 骨坏死
- 死骨形成
- 坏死组织处理
- 细菌生物膜
- 抵抗药物治疗
- 溶骨性病变
- 破骨细胞激活
- 骨吸收机制
- 骨质吸收
- 骨质疏松风险
## 慢性化过程
- 包壳形成
- 新骨包裹死骨
- 影响愈合
- 窦道形成
- 皮肤破溃
- 骨外露
- 慢性排脓
- 感染持续
- 反复急性发作
- 休眠菌激活
- 复发性感染
- 病理性骨折风险
- 骨质强度下降
- 并发症发生
## 结果节点
- 影像学特征
- X线变化
- MRI发现
- 慢性骨髓炎
- 长期感染状态
- 治疗抵抗
- 抗生素耐药性
- 功能障碍
- 生活质量下降
- 运动能力受限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