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君列传:商鞅的生平、变法及其历史影响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《商君列传》的核心内容,涵盖商鞅的生平、变法及其历史评价。商鞅在战国时期先后在卫、魏、秦国活动,进行两次重大变法,推行法治、重农抑商。他的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,但也因“刻薄少恩”受到负面评价。商鞅提出的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,并成为法家理论的基石。相关人物如秦孝公和公子虔也在变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源码
# 商君列传
## 一、基本信息
- **出处**: 《史记·卷六十八》
- **人物**: 商鞅(公孙鞅/卫鞅)
- **时代**: 战国时期(约前390-前338)
- **国籍**:
- 卫国
- 魏国
- 秦国
## 二、生平脉络
- **卫国贵族出身**
- **魏国丞相公叔痤家臣**
- **入秦见孝公**
- **第一次变法**
- **第二次变法**
- **河西之战立功**
- **受封商於之地**
- **孝公死后被车裂**
## 三、变法内容
- **第一次变法(前356年)**
- **法律改革**
- **连坐制**
- **轻罪重刑**
- **经济政策**
- **重农抑商**
- **奖励耕织**
- **爵位制度**
- **军功授爵**
- **废除世卿**
- **第二次变法(前350年)**
- **行政改革**
- **推行县制**
- **迁都咸阳**
- **经济措施**
- **废井田开阡陌**
- **统一度量衡**
- **社会改革**
- **革除戎狄风俗**
- **强制分户政策**
## 四、关键事件
- **徙木立信**
- **太子犯法案**
- **刑公子虔**
- **黥公孙贾**
- **与甘龙、杜挚辩论**
- **赵良劝谏**
- **商於之战**
- **诱俘公子卬**
## 五、历史评价
- **正面评价**
- **"行之十年,秦民大悦"(《史记》)**
- **奠定秦统一基础**
- **法治思想先驱**
- **负面评价**
- **"刻薄少恩"(司马迁评)**
- **最终作法自毙**
- **汉代以降的批评**
## 六、思想主张
- **核心思想**
- **法治**
- **农战**
- **强国弱民**
- **著作**
- **《商君书》(存疑)**
- **影响**
- **法家理论体系化**
- **秦汉制度渊源**
## 七、相关人物
- **人物 关系**
- **秦孝公**
- **变法支持者**
- **公子虔**
- **太子傅/被劓刑**
- **赵良**
- **劝谏者**
- **魏惠王**
- **不用商鞅的君主**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