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离障碍:临床特征、诊断与治疗全解
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分离障碍,包括其定义、病因(遗传、脑结构功能、心理社会因素)、临床分类、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。 重点介绍了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、分离性遗忘、人格现实解体障碍和分离性身份障碍四种类型,分别阐述了其概述、临床表现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。 分离障碍多见于青少年,与心理社会应激密切相关,治疗需注重心理治疗,并结合对症处理伴随的抑郁、焦虑等症状,建立良好医患关系。

源码
# 分离障碍
## 一、概述
### 1. 定义
- 分离障碍是一类复杂的心理生理紊乱过程
- 患者非自主地、间断地丧失心理生理整合功能
  - 感知觉
  - 记忆
  - 情感
  - 行为
  - 自我(身份)意识
  - 环境意识
- 整合能力丧失程度、持续时间表现不一
### 2. 病因与发病机制
- ① 遗传
  - 研究较少
  - 一致性结果少
- ② 脑结构和功能
  - 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缩小
  - 前额叶功能下降
- ③ 心理因素
  - 应激性事件
  - 幼年期创伤
    - 精神、躯体或性虐待
  - 人格特征
    - 暗示性
    - 情绪化
    - 自我中心
    - 表现性
    - 幻想性
- ④ 社会文化因素
  - 文化水平
  - 经济状况
  - 特殊文化环境
### 3. 临床分类
-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
- 分离性遗忘
-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
- 分离性身份障碍
### 4. 临床特征
- 多发于青少年
- 常常急性起病
- 症状复杂多样
- 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
- 部分患者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
- 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
- 共病现象突出
  - 边缘性人格障碍
  - 表现性人格障碍
  - 抑郁症
  - 焦虑障碍
  - 双相情感障碍
  - 酒依赖
### 5. 治疗原则
- 积极关注患者症状
- 支持性心理治疗
- 寻找诱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
- 治疗可使用催眠、暗示等
- 对症处理伴随症状
-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

## 二、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
### 1. 概述
- 既往称为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
- 重要特征
  - 症状无神经系统实据
- 常见于农村与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域
- 心理因素导致的应激是重要诱因
### 2. 临床表现
- 各类神经系统症状
- 表现多样
### 3. 诊断要点
- 起病前有明确心理社会因素
- 症状相对稳定
- 矛盾性与不匹配
### 4. 鉴别诊断
### 5. 治疗
- 早期治疗重要
- 建立和维持医患关系
- 接纳症状存在
- 心理治疗:认知与暗示
- 对症处理伴随症状

## 三、分离性遗忘
### 1. 概述
- 主要特征
  - 回忆重要个人信息困难
- 通常与创伤性事件有关
- 患病率2%-6%
- 可伴有分离性神游
### 2. 诊断要点
### 3. 鉴别诊断
### 4. 治疗
- 认知疗法
- 催眠治疗
- 集体心理治疗

## 四、人格现实解体障碍
### 1. 定义
- 现实解体
  - 感到环境的分离体验
- 人格解体
  - 感到自我的分离体验
### 2. 流行病学
- 好发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
- 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2-4倍
### 3. 诊断
- 清醒时人格或现实解体状态
- 自我整体或身体完整性分离
- 感知陌生与不真实

## 五、分离性身份障碍
### 1. 概述
- 既往称为多重人格障碍
- 存在两种或以上不同身份
- 每种身份有独特自我体验
### 2. 诊断
- 多种身份状态存在
- 各身份具有独特方式
- 身份控制患者行为
- 不能回忆某些重要个人信息
### 3. 鉴别诊断
- 诈病
- 情感障碍
- 焦虑障碍
- 创伤后应激障碍
- 人格障碍
### 4. 治疗
- 心理治疗为主
- 药物治疗为辅
图片
分离障碍:临床特征、诊断与治疗全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