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中山:革命思想、辛亥革命与建国理想
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孙中山生平及其革命历程。从其出生背景、求学经历和思想启蒙,到创建兴中会、领导辛亥革命,以及后来的流亡、改组国民党、联俄容共等重大事件,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 图中还涉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、与宋庆龄的爱情、陈炯明叛乱等重要内容,全面展现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、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,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。

源码
# 孙中山
## 一、背景与出身
### 1. 出生背景
- 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
- 文化多元、移民众多的社会
- 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
### 2. 家族背景
- 普通农户家庭
- 大哥孙眉在夏威夷劳作致富
- 孙眉对孙中山的学业和革命支持

## 二、求学与思想启蒙
### 1. 早年求学
- 13岁随大哥赴檀香山
- 目睹西方文明,产生慕西学之心
### 2. 反传统思想萌芽
- 表现出反叛思想,如剪辫子
- 质疑清朝专制制度,引发不满
### 3. 医学学习与救国思考
- 1887年入香港西医书院
- 阅读西方进步思想著作
- 萌发革命思想,立志改变国家体制

## 三、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初步实践
### 1. 反清思想的明确
-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
- 认识到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的必要性
### 2. 兴中会的成立
- 1894年成立兴中会
- 确立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纲领
### 3. 广州起义的失败与磨难
- 1895年发动起义失败
- 失败未减革命决心

## 四、流亡与国际活动
### 1. 伦敦蒙难
- 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
- 1896年被清廷使馆诱捕,在英国舆论压力下获释
### 2. 日本之行与同盟会
- 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
- 1905年成立同盟会
  - 提出三民主义
### 3.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完善
- 民族主义
  - 推翻满清
  - 恢复汉族自主权
- 民权主义
  - 建立民主政治
  - 实行五权宪法
- 民生主义
  - 提出解决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

## 五、辛亥革命与民国成立
### 1. 辛亥革命爆发
- 1911年武昌起义,各省响应
-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
### 2. 让位袁世凯
- 出于财政困境,将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
### 3. 袁世凯称帝与二次革命
- 袁世凯称帝引发全国不满
- 二次革命失败,被迫流亡

## 六、联俄容共与国民党改组
### 1. 改组国民党
- 认识组织松散导致革命失败
-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
  - 确立三大政策
### 2. 鲍罗廷与苏联支持
- 苏联特使鲍罗廷帮助改组国民党
  - 提供资金、武器等支持

## 七、家庭与情感生活
### 1. 与宋庆龄的爱情
- 宋庆龄成为坚定支持者与伴侣
- 分担孙中山的事务与精神支持
### 2. 卢慕贞的包容
- 原配妻子默默承担家庭重担
- 同意与孙中山离婚

## 八、陈炯明叛乱与北伐失败
### 1. 陈炯明的背叛
- 主张“联省自治”,与孙中山理念相悖
- 孙中山被迫流亡,再次面临挫折
### 2. 北伐未竟的遗憾
- 未能实现全国统一目标
- 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

## 九、思想与遗产
### 1. 理想与信念
- 坚持“革命必胜”的信念
- 提出的“三民主义”成为重要理论
### 2. 后世影响
- 对后续革命者影响深远
- 宋庆龄继承遗志,继续奋斗
图片
孙中山:革命思想、辛亥革命与建国理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