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计指数编制方法及应用详解
该思维导图系统阐述了统计指数的概念、编制方法及应用。它首先定义了统计指数,并解释了其作用和分类(个体指数与总指数、数量指数与质量指数)。 随后,详细介绍了指数的编制原则、步骤,以及简单平均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的计算方法。 最后,讨论了指数体系、因素分析以及常见指数(价格指数、数量指数、综合指数)的编制,并以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为例进行了说明,展现了统计指数在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的重要地位。
源码
# 统计指数编制方法及应用详解
## 统计指数概述
- 定义
-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
- 单一指标变动
- 多个指标综合变动
- 作用
-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变化趋势
- 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据
- 分类
- 个体指数
- 总指数
- 数量指数
- 质量指数
## 统计指数编制
- 编制原则
- 科学性
- 确保合理性
- 可比性
- 时间与空间的可比性
- 灵活性
- 满足不同需求
- 编制步骤
- 确定指数化对象和范围
- 明确研究目标
- 选择基期和报告期
- 确定比较的时间点
- 确定同度量因素和权数
- 明确影响因素
- 收集数据并进行计算
- 数据来源与处理
## 平均指数的编制
- 简单平均指数
- 同等重要因素
- 适用场景
- 加权平均指数
- 不同重要性因素
- 权数的确定
- 计算方式
- 编制方法
- 综合个体指数
- 计算平均值
##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
- 指数体系
- 相互联系的指数
- 反映全面变动情况
- 因素分析
- 各因素对总体变动的影响
- 方向与程度的分析
## 常见指数编制
- 价格指数
-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
- 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
- 数量指数
- 工业生产指数
- 农业产量指数
- 综合指数
- 国内生产总值(GDP)指数
- 股票市场指数
## 编制实例
- 拉氏指数
- 基期数量为权数
- 派氏指数
- 报告期数量为权数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