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史纲要(或: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史)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西方经济学史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。从古典经济学的亚当·斯密(劳动分工、“看不见的手”)和李嘉图(比较优势、地租理论),到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(供需分析、效用理论)和瓦尔拉斯(一般均衡理论);再到凯恩斯主义(凯恩斯,总需求不足、政府干预),后凯恩斯主义(萨缪尔森、罗宾逊),以及当代的货币主义(弗里德曼)和行为经济学(卡尼曼)。 每个流派都以关键人物及其代表作和主要理论为核心,清晰地展现了西方经济学思想的演变脉络。
源码
# 西方经济学史
## 古典经济学时期
### 亚当·斯密(1723-1790)
- 《国富论》(1776年)
- 经济活动目的
- 价值的衡量
- 劳动分工理论
- 提升生产效率
- 专业化的重要性
- 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
- 市场自我调节机制
- 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
### 大卫·李嘉图(1772-1823)
- 比较优势理论
- 国际贸易的基础
- 资源配置的优化
- 地租理论
- 地租的形成
- 土地经济学的影响
##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
### 阿尔弗雷德·马歇尔(1842-1924)
- 《经济学原理》(1890年)
- 经济学术的奠基
- 需求与供给的交互作用
- 效用理论
- 边际效用
- 消费者行为分析
- 供需分析
- 市场均衡
- 弹性概念的引入
### 莱昂·瓦尔拉斯(1834-1910)
- 一般均衡理论
- 经济系统的整体分析
- 积分方法的应用
##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
### 约翰·梅纳德·凯恩斯(1883-1946)
- 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(1936年)
-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
- 反周期经济政策
- 总需求不足理论
- 经济萧条的根源
- 需求侧经济学的提出
- 政府干预政策
- 财政政策的作用
- 货币政策的协调
##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
### 保罗·萨缪尔森(1915-2009)
- 《经济学》(1948年)
- 教科书经济学
- 新古典综合派特征
- 革新经济理论
- 合成市场机制
- 数量经济分析
### 琼·罗宾逊(1903-1983)
- 不完全竞争理论
- 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
- 企业行为分析
-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
- 凯恩斯理论的后续研究
- 影响后续经济政策制定
## 当代经济学流派
### 货币主义
#### 米尔顿·弗里德曼(1912-2006)
-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
- 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
-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
- 自然失业率理论
- 长期增长模型
- 货币中性论
### 行为经济学
#### 丹尼尔·卡尼曼(1934-)
- 《思考,快与慢》(2011年)
- 两种思维系统
-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
- 行为经济学原理
- 偏差与启发式
- 情绪对经济选择的影响
图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