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与家畜品种改良

该思维导图概述了动物遗传育种学,涵盖绪论、遗传物质基础、分子遗传学、遗传信息改变、遗传基本规律及其扩展、群体遗传学基础、家畜起源与品种、家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、生产性能测定、选择原理和方法、个体遗传评定、选配、品系与品种培育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。 内容从基因水平到群体水平,从遗传规律到育种实践,系统地阐述了动物遗传育种学的核心知识,为深入学习该学科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指导。

源码
# 动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与家畜品种改良
## 绪论
- 遗传学
  - 核心概念
  - 历史发展
- 家畜育种
  - 目的与意义
  - 发展趋势
- 遗传与育种
  - 理论基础
  - 现实应用
## 遗传的物质基础
- 核酸的结构
  - DNA与RNA的区别
  - 双螺旋结构
- 基因的结构特征
  - 基因组位置
  - 基因功能
- 染色质与染色体
  - 染色质的种类
  - 染色体的数量
- 细胞分裂
  -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
- 基因分类
  - 编码RNA基因
  - 非编码RNA基因 
    - tRNA
    - rRNA
    - miRNA
    - lncRNA 
  - 不转录的基因 
    - 启动基因
    - 操纵基因 
## 分子遗传学
- DNA的复制
  - 复制机制
  - 复制的准确性
- DNA的转录
  - 转录过程
  - 影响转录的因素
-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
  - 翻译机制
  - 蛋白质的功能
- 基因表达调控
  - 激活与抑制机制
  - 环境影响
- 动物基因工程
  - 基因导入技术
  - 应用实例
- 动物基因组学基础
  - 基因组测序技术
  - 数据分析方法
## 遗传信息的改变
- 染色体畸变
  - 重复
  - 倒位
  - 易位
- 突变的抑制与修复
  - 错配修复机制
  - 突变对表型的影响
- 重组与转座
  - 转座子的类型
  - 重组的生物学意义
##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
- 分离定律
  - 例证与应用
- 独立分配定律
  - 多基因遗传
- 基因互作
  - 互补作用
  - 显性上位作用
- 连锁与互换
  - 连锁基因的特性
  - 互换的动力学
-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
  - 性别决定机制
  - 性连锁遗传的案例
- 非孟德尔遗传
  - 细胞质遗传
  - 表观遗传学
## 群体遗传学基础
-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
  - 计算方法
  - 实际案例
- 遗传平衡定律
  - 平衡条件
  - 演变分析
- 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
  - 自然选择
  - 基因流动
- 遗传多样性
  - 重要性与评估
## 家畜的起源、驯化与品种
- 家畜的起源
  - 不同家畜的来源
  - 进化过程
- 家畜的驯化
  - 驯化的环境因素
  - 行为特征的变化
- 家畜的品种及其发展
  - 种和品种的区别
  - 品种改良历史
  -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
  - 品种的分类与改良程度
##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
- 家畜性状概述
  - 性状的定义
  - 分类标准
- 家畜质量性状
  - 遗传因素
  - 环境因素的影响
- 家畜数量性状
  - 统计特征
  - 选择策略
## 生产性能测定
- 意义与原则
  - 精确性与可靠性
- 基本形式
  - 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
- 不同生产性能的测定
  - 方法与工具
- 记录系统
  - 数据管理
  - 结果分析
## 选择原理和方法
- 选择的概念与实质
  - 优势性状的定义
- 质量性状的选择
  - 遗传评定方法
- 数量性状的选择
  - 统计分析方法
- 提高选择强度的方法
  - 设计良好的选择策略
- 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
  - 不确定性分析
## 个体遗传评定
- 种用价值的测定
  - 评定指标
  - 实际应用
- 育种值的估计
  - 统计方法
- 单性状的合并选择
  - 选择策略
- 多性状的综合选择
  - 评估模型
-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
  - 理论基础
## 选配
- 选配的作用与种类
  - 近交与杂交
- 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
  - 有利与不利效应
- 近交程度的分析
  - 评估方法
- 选配计划的拟定
  - 目标与策略
## 品系与品种的培育
- 本品种选育
  - 方法与步骤
- 品系繁育
  - 繁殖技术
- 杂交育种
  - 跨品种杂交策略
## 杂种优势利用
-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
  - 技术应用
  - 经济效益
- 繁育体系
  - 体系构建
  - 调整方法
- 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方法
  - 优化策略
  - 实证研究
图片
动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与家畜品种改良